我是十级工伤,单位只补7个月的工资,请问还有什么赔偿?

625 人看过
核心提示:重庆法律问答顾问十级工伤应当按照以下标准进行赔偿:1、伤残补助金,此项费用由社保部门一次性支付,赔付标准为11个月的工资;2、如果职工主动提出离职请求或者劳动合同期间终的,由用人单位一次性赔偿伤残就业补助金,标准为15个月的工资;3、医疗补助金,由用人单位一次性给付,赔付标准为10个月的工资。除此之外,还应

重庆法律问答顾问

十级工伤应当按照以下标准进行赔偿:1、伤残补助金,此项费用由社保部门一次性支付,赔付标准为11个月的工资;2、如果职工主动提出离职请求或者劳动合同期间终的,由用人单位一次性赔偿伤残就业补助金,标准为15个月的工资;3、医疗补助金,由用人单位一次性给付,赔付标准为10个月的工资。除此之外,还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住院伙食费等。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用人单位没有为劳动者购买社会保险的,那么以上费用都应当由用人单位进行承担。法律依据:法律依据: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三十八条因工伤发生的下列费用,按照国家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支付:(一)治疗工伤的医疗费用和康复费用;(二)住院伙食补助费;(三)到统筹地区以外就医的交通食宿费;(四)安装配置伤残辅助器具所需费用;(五)生活不能自理的,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的生活护理费;(六)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和一至四级伤残职工按月领取的伤残津贴;(七)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合同时,应当享受的一次性医疗补助金;(八)因工死亡的,其遗属领取的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因工死亡补助金;(九)劳动能力鉴定费。第三十九条因工伤发生的下列费用,按照国家规定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治疗工伤期间的工资福利;(二)五级、六级伤残职工按月领取的伤残津贴;(三)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合同时,应当享受的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第四十一条职工所在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工伤保险费,发生工伤事故的,由用人单位支付工伤保险待遇。用人单位不支付的,从工伤保险基金中先行支付。从工伤保险基金中先行支付的工伤保险待遇应当由用人单位偿还。用人单位不偿还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可以依照本法第六十三条的规定追偿。

遵义法律问答顾问

十级工伤赔偿本人工资可以按月平均工资计算,获得以下赔偿:医疗费赔偿金额=诊疗金额+药品金额+住院服务费金额;交通食宿费赔偿金额=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费;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为7个月的本人工资;其他。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七条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七级至十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七级伤残为13个月的本人工资,八级伤残为11个月的本人工资,九级伤残为9个月的本人工资,十级伤残为7个月的本人工资;(二)劳动、聘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聘用合同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恩施州法律问答顾问

劳动者因公造成10级伤残的,如果用人单位为劳动者缴纳了社保的话,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者辞职以后一次性给付伤残就业补助金。除此之外,10级工伤保险待遇主要的补偿是医疗费和一次性伤残补助金(7个月本人工资)还有一次性就业补助金(根据劳动者所在省的工伤条例确定,解除劳动关系时领取)、一次性医疗补助金(根据劳动者所在省的工伤条例确定,解除劳动关系时领取)、停工留薪期工资(根据劳动能力鉴定结论通知书确定)、伙食补助费、护理费、交通费等。工伤亦称“公伤”、“因工负伤”。职工在生产劳动或工作中负伤。根据国家规定,执行日常工作及企业行政方面临时指定或同意的工作,从事紧急情况下虽未经企业行政指定但与企业有利的工作,以及从事发明或技术改进工作而负伤者,均为工伤。1953年1月2日政务院修正公布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规定,工人与职员因工负伤,其全部诊疗费、药费、住院费、住院时的膳食费与就医路费均由企业行政负担;医疗期间工资照发;确定为残废时,视其残疾程度,由劳动保险费中按月付给因工残疾抚恤费或因工残疾补助费。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七条及劳动者所在省的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第三十七条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七级至十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  (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七级伤残为13个月的本人工资,八级伤残为11个月的本人工资,九级伤残为9个月的本人工资,十级伤残为7个月的本人工资;  (二)劳动、聘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聘用合同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律赞网lawun.net,致力打造一个律师咨询、在线学习的法律法规知识平台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