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微信加的好友买的祛痘护肤品过敏了,商家只说退货退款,没说赔偿的问题该怎么办?
长春法律问答顾问
消费者在遇到退款问题时,可以选择和商家进行协商处理,协商不成,可以报消费者协会调解处理,调解不成的,可以向相关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处理。松原法律问答顾问
建议向当地消费者协会投诉吉林法律问答顾问
你好,建议先协商处理律赞网lawun.net,致力打造一个律师咨询、在线学习的法律法规知识平台
-
婴儿吃的奶粉里有白胶是怎么回事?
东莞法律问答顾问法律分析:如果婴幼儿在食用奶粉过程中出现问题,消费者或患儿家长首先可以请求消委会等部门协商调解,调解无效,可以向法院起诉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消费者有权根据商品或者服务的不同情况,要求经营者提
751 人看过
-
你好,我从商家手里买了一部二手手机,屏幕触摸屏不好,他说不保证,不能退回手机,我该怎么办?
达州法律问答顾问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的,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一)与经营者协商和解;(二)请求消费者协会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调解组织调解;(三)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四)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五)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内江法律问答顾问法律分析:这个问题要看购买二手手
1993 人看过
-
二次供水泵坏了,谁来修,钱能用维修基金吗?
沈阳法律问答顾问你好,按照合同约定办理抚顺法律问答顾问1、修复漏水所需要的修理费用。2、因漏水而造成的其它财产的损失。对于财产损失金额,可以由双方协商确定,如果协商不成的,也可以通过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进行估价的方式来确定。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二条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财产损失
1484 人看过
-
圆通货物丢件怎么办理,圆通丢件补偿
宜宾法律问答顾问(一)当事人对货物毁损、灭失的赔偿额有约定的,就应当按约定数额进行赔偿。(二)当事人对赔偿额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则承运人赔偿的数额应当依照《民法典》第510条的规定进行确定。民法典》第510条规定,合同生效后,当事人就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地点等内容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可以协议补
993 人看过
-
我报名参加了一个兴趣班,现在叫他们退款。我没有去上课。他们的套路太深了。我不想学习。我要求退款
太原法律问答顾问具体如何退款,主要是依据合同的约定进行协商,协商不成可以向市场监督管理局投诉。如果不能联系到机构,建议是提起民事诉讼。让教育机构退费,在协商之前,务必做好准备工作:一是收集教育培训合同(如果有)、付款凭证(如有)、收据、发票等基本材料,证明事实上存在教育培训合同,证明教育机构确实有收费。
1856 人看过
-
买到地板,劣质,怎么处理?
拉萨法律问答顾问一、买到质量问题怎么处理1、买到质量问题可以视情况不同,分情况进行处理:(1)如果商品质量有问题,但消费者未使用,合法权利未受到损害,也未造成人身、财产损害的,可以要求退货、更换或维修;(2)如果沟通不成功,可以向消协或者向市场监督管理局投诉,维权。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
1335 人看过
-
你好。给女朋友买的东西,我付的钱我想回来,但她不给
常州法律问答顾问个人存在女友账户的财产分手后的要回方式:通过诉讼要回,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请求返还财产,若是承诺了存入财产的条件,条件不符合也可以请求法院确认赠与合同无效;通过协商要回,可以与女友商议解决账户上的财产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六十五条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六
531 人看过
-
一位顾客买了七年一双鞋,还来找麻烦说鞋子有问题,要换一双
台州法律问答顾问你好,消费者在与商家沟通无果的情况下,可以拨打12315电话,通过法律途径进行维权。丽水法律问答顾问法律分析:卖家无正当理由不换货的,消费者可以拨打投诉电话维权:12315消费者投诉举报专线电话,是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在原国家信息产业部的大力支持下,决定在全国设立的专门受理消费者投诉举报的专用
1565 人看过
-
回租店买了可以退吗,用什么方法?
宿迁法律问答顾问买了返租商铺可以退掉。商铺出售是商铺所有权即产权的转移,一般商铺购买者拥有商铺产权证,商铺的产权总共有40年,商铺产权人拥有商铺处置权、收益权等权益。如果不存在法律规定的可以退房的理由和情形时是不可以退的。转让商铺的流程是什么转让商铺的流程如下:1、购房资格核验;2、网签合同;3、地税部
1647 人看过
-
我购买的床,不要了怎么退?
宿迁法律问答顾问依据你们合同约定处理南京法律问答顾问你好,依据双方之间协议约定办理扬州法律问答顾问消费者可以退房的情形主要包括:1、交付房屋不符合合同约定的质量要求,消费者可以退房;2、出卖人未取得房屋所有权,消费者可以解除合同并请求出卖人承担违约责任。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九十七条
1934 人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