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请问离婚纠纷二次起诉你是怎么收费的?
来宾法律问答顾问
视具体情况而定的崇左法律问答顾问
你好,根据具体案件来确定贺州法律问答顾问
起诉费根据涉案财产收取律赞网lawun.net,致力打造一个律师咨询、在线学习的法律法规知识平台
-
夫妻俩吵架不能沟通怎么办?找谁解决?
连云港法律问答顾问一是双方开诚布公地进行沟通,如果沟通不成,可选择报警。离婚,意味着夫妻双方的关系已解除,如果对方纠缠,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案:1.先找其详谈以下,看是否能和解,陈述利弊以及这么做的后果。2.如果对方仍纠缠且采取的是电话骚扰,可以录音,然后向当地警方报案,让警察来处理。3.如果是恐吓,利用证
1219 人看过
-
幼儿园老师对孩子冷暴力,可以起诉吗?以什么缘由呢?
福州法律问答顾问学校老师打学生的,家长可以向教育局进行举报投诉。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被侵害人或者其监护人有权要求有关主管部门处理,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依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一百一十九条 学校、幼儿园、婴幼儿照护服务等机构及其教职员工违反本法第二十七条、第二十八条、第三十九条
1610 人看过
-
请问民间婚礼没有领结婚证,因为家庭暴力,女方回娘家住。现在南方起诉要求返还彩礼。在这种情况下,彩礼应该退还吗?
律赞网法律问答顾问只有在以下几种情形中,女方才需要返还彩礼:双方没有登记结婚的,男方给了彩礼没领证的;领证后,双方并没有在一起共同生活的;有些情况就是先领证,但由于没办仪式,没有开始住一起的,这种情况也可以退。但不是所有的这些情形都可以返还。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
1799 人看过
-
离婚损害赔偿的最新规定是什么?
广州法律问答顾问离婚损害赔偿规定的内容具体如下:1、离婚损害赔偿的内容包含有物质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2、请求赔偿的情形主要包括重婚;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有其他重大过错等。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一)重婚
863 人看过
-
家庭暴力会判断对方的形状吗?会对孙子有什么影响吗?
律赞网法律问答顾问法律分析:家庭暴力不仅直接对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构成严重伤害和威胁,而且还会破坏家庭的稳定和安宁,甚至严重影响社会的安定和发展。惩治家庭暴力,是实现男女平等,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原则的重要保障,有利于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安定团结。法律依据:《
1336 人看过
-
怎么防范亲密关系中的暴力行为?
信阳法律问答顾问恋爱同居暴力按照家庭暴力处理,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第三十七条家庭成员以外共同生活的人之间实施的暴力行
2020 人看过
-
19岁离家出走的家庭暴力家长报警会怎么样?
律赞网法律问答顾问家庭暴力报警后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理,具体如下:1、家庭暴力造成轻伤的,打人者可能需要承担10天左右的行政拘留;2、家庭暴力造成重伤的,打人者将面临故意伤害罪的刑事责任。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当事人遭遇家庭暴力后要冷静处理,具体流程如下
993 人看过
-
我丈夫和我想离婚,但现在我们有三个孩子,分别是6岁、4岁和3岁。我丈夫没有合法的职业,目前没有收入。我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我丈夫通常喜欢喝酒,喝醉后有家庭暴力的倾向,因为我被他打败了。基于这种情况,我应
长春法律问答顾问法律分析:孩子的监护权一般由男女双方协商解决。如果双方协商解决不了问题,将向法院起诉。法院将根据抚养条件、教育程度、子女年龄以及是否有不适合抚养子女的特殊情况作出判决。具体而言,法院将综合考虑男女双方的工作时间、经济收入、住房条件、与子女相处的时间、家庭能否共同照顾子女、教育背景等。
883 人看过
-
十六岁以下对十二周以下的人施暴。我该怎么办?
律赞网法律问答顾问法律分析:可以报警。但是要看具体情况,打严重的话算家暴儿童,如果就是轻微打骂,不会构成犯法。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并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有下列情形
1190 人看过
-
家庭矛盾,老公的弟弟持刀打了嫂子,嫂子进
淮安法律问答顾问法律分析:对于家庭纠纷引起的打架,特别是亲戚间引发的打架,公安机关主要是进行调解,如果调解不成,可以对行为人进行处罚,然后就有关民事赔偿告知双方到法院诉讼解决。对不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民间纠纷,应当告知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调解组织申请处理。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
971 人看过